台灣紅豆杉及牛樟無性繁殖工作

:::
計畫名稱台灣紅豆杉及牛樟無性繁殖工作
研究類別自行研究
計畫年度80年
計畫執行時間80年07月01日-85年06月30日
研究經費350仟元

研究編號:自8101
研究單位: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
研究人員:陳啟源、李淑敏

  • 目的:
    台灣紅豆杉(Taxus celebica Li)及牛樟(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為台灣稀有之珍貴樹種,因近年來人們逐漸重視到其木材、根部及其相關副產物利用價值,故盜採、盜伐情形日益嚴重,為保存珍貴自然資源,希將其以人工育苗方式來繁殖,因其天然採種不易,種子亦不易發芽,無性繁殖亦屬發根困難樹種,故本處數年來研究影響台灣紅豆杉及牛樟無性繁殖發根之因素,並嚐試人工育苗。
     
  • 預期成果:
    提高該等樹種無性繁殖成苗率,建立採穗園及進行野外人工造林試驗,以進行復育珍貴樹種之目的。

    一、台灣紅豆杉
    1. 台灣紅豆杉以萌芽枝條扦插,其苗木具有直立性發根率(65%)為最佳,發根需時較短。枝條扦插以第一側枝亦可,惟其苗木直立性較少(10%),成苗率亦低(15%)。
    2. 母樹間之發根性差異顯著(65%~15%),年輕母樹成苗率優於年老母樹。
    3. 台灣紅豆杉於換床後或栽植於採穗園後,經數年常發現枝條之腋芽有直立性者,則宜截斷其上端枝條促進該腋芽生長形成直立生長苗。
    4. 插穗材料宜選粗壯,切勿使用細小枝條,長度以15~20公分左右較佳。
    5. 台灣紅豆杉採取枝條後宜濕潤保鮮以免影響成活。
    6. 台灣紅豆杉換床介質可用心土、蛭石、泥炭土、水苔及珍珠石等量(V/V)混合。
       
    二、牛樟
    1. 採穗園材料於民國78年至80年間,採自本處安區105、106等林班母樹切端萌芽枝,育成苗木,今後宜在安區102等林班繼續採插穗以增加母樹之數量。
    2. 牛樟扦插之成活率高低與使用殺菌劑關係至為密切,採穗後應即浸漬於2,000倍億力。
    3. 使用的發根劑有IBA、NAA、高錳酸鉀,其中以IBA較佳,NAA、高錳酸鉀處理較劣,1BA濃度以2000ppm較佳,2500ppm次之、1500ppm較劣。
    4. 珍珠石、蛭石、泥炭土、水苔、1:1:1 (V/V)混合或單項使用,或兩項混合均適合於牛樟扦插育苗之介質,珍珠石與燻炭之等量混合亦可使用。
    5. 牛樟之插穗如採自芽環之下端,發根率可顯著提高,如再配合7、8月間扦插,則一個月內發根成活率可提高至95%~~100%,而一般作法,採自枝條下端者其發根率為76.44%。
    6. 牛樟切幹後應塗刷殺菌劑(億力或銅劑)與樹脂之混合物,以確保採穗母樹免受病菌危害枯死。
       
    三、至88年之執行成果
    所培育苗木,首要供本處建立採穗園用,截至本(八十八)年共建立有二、二○○株之台灣紅豆杉採穗園,及三、六○○株牛樟採穗園,目前生長良好,其中牛樟已可供大量採穗用,每年約可採取四萬株插穗。未來除將提供各林區管理處建立採穗園,以擴展珍貴樹種於台灣之復育。

    為試辦珍貴樹種之野外復育工作,八十七年度於仙區一十七林班(海拔一、○○○公尺),進行牛樟與烏心石行列混植試驗,計栽植三、八○公頃,共四、七五○株,目前生長良好。台灣紅豆杉則於本(八十八)年度於甲區七十五林班(海拔二、二○○公尺)與紅檜混植,計栽植七、四八公頃,共四、三○○株、以進行人工造林試驗,目前生長良好,未來擬繼續辦理造林試驗,進而推廣造林。
     
  • 檢討與建議:
    1. 增加更多台灣紅豆杉與牛樟的家系,以充實遺傳基礎,以達無性繁殖正規化。
    2. 進一步研究提高發根率的方法,期能降低目前無性繁殖之育苗成本。
    3. 具備成熟的育苗技術後,期望能進行人工造林試驗,達成保育珍貴自然資源之目的。
回列表
瀏覽人次:1917 最後更新日期: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