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苗栗之淺山地區小型食肉目動物之現況與保育研究(3/3)

:::
計畫名稱新竹、苗栗之淺山地區小型食肉目動物之現況與保育研究(3/3)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97年
受委託機關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計畫主持人裴家騏
  • 計畫目標:

    過去的野生動物研究大多著重在偏遠且原生林較完整的山區,而有較多人類活動的淺山地區的野生動物狀況未明。本研究自2005年9月起至2008年10月止,於新竹、苗栗淺山地區的21個小樣區內,調查小型食肉目群聚的現況、分佈模式、種間的生態關係,以及研究各種小型食肉目動物的活動模式及棲地利用情形,並瞭解當地民眾對淺山地區的林地和野生動物的利用情形,和人為活動與干擾對野生動物之影響。
  • 研究成果:

    本研究主要以自動相機設備為主、動物痕跡和問卷訪查為輔,分年完成不同樣區的調查,另外,於第二年增加通霄樣區的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chinensis)無線電追蹤研究。綜合三年多的結果顯示,苗栗縣的淺山地區的小型食肉目野生動物群聚,主要由鼬貛(Melogale moschata)、白鼻心(Paguma larvata taivana)、石虎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組成,新竹縣的淺山地區的小型食肉目野生動物群聚則僅包含鼬獾和白鼻心兩種。其中鼬獾為分佈最普遍而且出現頻率【OI =(某目標物種在該樣點的照片數量/該樣點的相機總工作時) × 1000】最高的物種,其次為白鼻心;石虎出現頻率較高的樣點和樣區是在苗栗西側濱海的幾個樣區,並延伸至銅鑼樣區;食蟹獴出現頻率較高的樣點和樣區,則是分布於苗栗淺山的中央帶狀樣區,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可能分布較為普遍的麝香貓(Viverricula indica taivana),目前的分布極為零星。至於,與人類活動與開發有密切關係的家貓(Felis silvestris catus)和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其數量和分布則極為普遍。另外,各樣區的小型食肉目群聚組成有所不同,以銅鑼地區的物種數最多,其次為銅鑼四周的樣區以及南北帶狀且林地較為連續的區域。
    根據自動相機資料顯示,鼬獾和白鼻心為夜行性動物;石虎雖然主要在夜間和晨昏活動,但偶爾也會在白天活動,食蟹獴則在白天和晨昏活動;家貓是日夜都會活動的物種,家犬主要為日行性,尤其上午為高峰期,但偶爾也會在夜間活動。5隻進行無線電追蹤資料分析的石虎個體中,唯有#33和#29個體的收集期間將近一年,#33(♂)個體的活動範圍(95%MCP)為5.76平方公里,其乾、濕季活動範圍分別為4.09和5.57平方公里;#29(♂)個體的活動範圍(95%MCP)為6.25平方公里,其乾、濕季活動範圍則分別為4.37和5.56平方公里,顯示兩隻個體於濕季的活動範圍都大於乾季的活動範圍;#37(♀)、#39(♀)和#14(♂)因收集的期間太短,僅包含乾或濕季,其活動範圍分別為1.51、1.88和2.08平方公里;以單季的無線電追蹤資料比較發現,雄性石虎的活動範圍和核心區都較雌性的活動範圍和核心區大。在棲地利用方面,以Zero-inflated Negative Binomial Model和Negative Binomial Model進行微觀和地景尺度的分析,結果顯示溼度、森林結構與森林底層環境對鼬獾出現頻率都有明顯的影響;白鼻心的出現頻率與森林結構較有關聯,而與森林底層環境較無明顯關聯;食蟹獴的出現頻率除了與溼度和林相相關,也與地景尺度下的平均綴塊面積成正向關聯;影響石虎出現頻率的微環境因子,除了海拔與溼度,還有森林底層的石頭覆蓋度有明顯的負關聯,地景環境因子方面,以綴塊密度較高以及地景形狀指數較低時,其出現頻率較高;家貓和家犬方面,前者的出現頻率與溼度、森林結構和綴塊豐富度有較明顯的關聯,後者的出現頻率與海拔、森林結構、森林底層的草本覆蓋度和綴塊豐富度有較明顯的關聯。另外,比較新竹和苗栗兩地區的土地利用型態和面積比例,以及各種土地利用類型區塊的平均面積,推測過度破碎的地景環境,對於石虎、食蟹獴和麝香貓族群有不利之影響。
  • 對業務革新、創新之效益:

    探討新竹、苗栗淺山地區食肉目動物群聚的關係,推論共域食肉目動物在棲地利用、活動模式和食物競爭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區隔,其中以家犬和家貓與石虎的生態生境有較高的重疊。訪查資料顯示,山上活動的型態主要以山上工作(83%)為主,包括種果樹、稻米和其他各種作物,活動的頻度多為天天上山(66%);有關當地活動的民眾對於食肉目野生動物的認知,以對白鼻心的認知程度最高,其次為石虎,對食蟹獴的認知程度最低;而目擊最多的物種依次為鼬獾(70%)、白鼻心(65%)、石虎(48%)、麝香貓(33%)和食蟹獴(7%);當地仍有相當程度的捕獵野生動物的情形,被捕獵的小型食肉目動物中,以白鼻心所佔比例最高,其次為鼬獾,再其次為石虎;捕捉的目的包括食用、移除、買賣和圈養。有關受訪民眾對於野生動物的看法,多數的受訪者認為部分動物有害部分動物有益,認為動物對人類是有益處的比例最少。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淺山生態系統的經營管理,提出幾項短期和長期的建議:短期策略方面包含1. 針對非法捕獵野生動物(尤其石虎)問題,建議相關單位,於每年11月至翌年3、4月加強宣導、巡邏和取締工作,降低人為因素所導致的族群量減少;2. 針對住家和養雞場以獸夾或毒餌捕殺石虎問題,建議相關單位除加強勸導外,並研擬可行的補救措施;3. 深入了解石虎族群現況;4. 深入了解麝香貓族群現況;5. 家犬與家貓問題。長期策略方面包含1. 持續推廣生態與保育觀念;2. 積極尋求在地社區主動或協助當地的保育事務;3. 建立適合的生態廊道,以連接各種野生動物的孤立族群。
附件下載
檔案名稱 格式
新竹、苗栗之淺山地區小型食肉目動物之現況與保育研究(3/3) pdf pdf 檔案大小:2590KB 下載次數:5099
回列表
瀏覽人次:543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