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 翠峰湖自然保護區動物相調查

:::
計畫名稱80-6 翠峰湖自然保護區動物相調查
研究類別委託研究
計畫年度80年
  • 翠峰湖自然保護區動物相調查研究摘要(師範大學王穎等)

    於民國七十九年二月至八十年一月於翠峰湖調查該區之動物相,並選取山線10站(101-110)、湖線14站(201-214),調查鳥類組成與棲地之關係,以做為林業單位對該區動物資源經營管理之參考,結果顯示哺乳動物共記錄5目10科16種,其中以囓齒類及獼猴較普遍,其中囓齒動物之捕獲率達38.7%,其牠亦包括黑熊、山豬、山羊、山羌等大型哺乳動物及白鼻心、食蟹 、鼬獾等小型食肉動物;魚類1目1科1種;爬蟲類1目4科6種;兩棲類1目3科5種;鳥類9目19科49種,顯示此一區尚有相當豐富的動物分佈。

    在49種鳥中,屬臺灣特有種11種,特有亞種20種,分別佔臺灣特有種及亞種之69%及36%。49種鳥中留鳥40種、候鳥9種。若就生活習性而言,內有水鳥4種、山鳥45種,在觀察時段最常出現的分別為藪鳥、小翼鶇、冠羽畫眉、深山鶯、金翼白眉、棕面鶯、鱗胸鷦鷯、青背山雀、灰頭花翼畫眉、褐色叢樹鶯、小鶯及山紅頭等12種,全區鳥中各月份出現以三、四月28-31種較多,八月及冬季12-15種較少。繁殖季(三到七月)出現之鳥種有45種;非繁殖季31種,兩季皆出現者有27種,其中24種皆以繁殖季出現之隻次較多。調查的24個站中,平均每月所見數量最多者為206站,種類最多者為203站。若就山線10站站別序列累進與鳥種之關係而言,平均任一站可見17.40±2.80種,大約走二站即可見一半的種類、四站可見75%、七站可見到90%以上,而以103站為起站為最佳之觀鳥起點。記錄到的鳥以眼見次數比聽到次數少,比值在0-0.38之間。當地林相與鳥種之分佈,由因素分析最大變異法所得之結果,前三因素共可解釋近79%的信息(I-33.65%、II-23.66%、III-21.49%),因素I和大檜木之密度有較大之關聯;因素II和上層中檜木密度,以及下層之箭竹呈較大之相關;因素III則與大闊葉樹及鐵杉相關,由此可將鳥相分為樹冠層及底層兩類。另就植相演替與鳥相的變化而言,若將檜木林分為幼木期(<13年)及桿材期(40-50年),其間常出現之34種鳥中,出現在幼木期的有22種,桿材期的有30種,其中小彎嘴畫眉、金翼白眉等18種相同,相似度69.2%,其它16種鳥中,僅在幼木期出現者有褐色叢樹鶯、小鶯、黃羽嘴鶯及黑臉*四種,僅在桿材期出現則有灰鷽、紋翼畫眉、烏鴉、灰林鴿等12種。由幼木期及桿材期對鳥數及鳥種密度在繁殖季和非繁殖季之關係顯示,幼木期鳥種數較桿材期少,但數量較多。若就季節而言,二者皆以繁殖季較多。

 
回列表
瀏覽人次:1911 最後更新日期:2016-05-09